搜索

少字书之我见

  徐向中会长所说:“随着时代的飞速进步,少字书仍将大行其道” 之论,值得细细品读。少字书伴随着我们不仅度过5000年的悠悠岁月,还在正未有穷期的将来“大行其道”!值得我们期待、深研!

  感恩徐向中会长支持!

  借徐会长的文,多说一句话。若让“少字书大行其道”,就我的体会,少字书今日创作之主要难点是自作“千言凝一语”的文本。书写现成的成语、格言等易,自己创作新语,尤其是让人喜闻乐见,且令人过目不忘的新语难!文书合一,文书不能分家,应是少字书创作的一道难关。

  是自勉,也与大家共勉。

——杨世明

少字书之我见

徐向中

  汉字的形成与发展、演变,经历了上万年的时光。它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多头尝试,淘选,到约定俗成,不断地孕育、创造、提炼、发展。

  它最早应该是由岩画导起的。后来,是陶文,山东邹平丁公龙山时代遗址出土11字陶文已经具备书面语特征,但不是汉字,是古彝文。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出土的朱书文字是汉字的祖先。考古学材料证明,确凿的汉字已有至少7000年的历史。

  甲骨文已不再局限于商代,不仅西周出土了甲骨文,而且更见新石器时代契刻于龟甲上的古夷文,距今已逾8000年的历史。

  甲骨文后是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简化字。随着社会生产生活的需要,汉字由少到多,字形由简到繁;而后又由繁到简,使用又由多到少。

  文字也如草木,会生老病死,已经死亡、枯萎的,比比皆是。汉字约有8.5万个,目前实用的,仅约3500个。

  我国各地的名胜古迹、园林中的对联匾额、三山五岳内的摩崖石刻,大多是少字书,几千年来,独占鳌头。

  随着时代的飞速进步,少字书仍将大行其道。这是因为:

  1、适应快节奏的生活。在这种生活状态下,人们的时间观念更强,无暇欣赏大幅多字,所以,喜欢以简驭繁、以少胜多的作品。

  2、便于观览记忆。我国的文学艺术,以含蓄蕴藉为特点,书法写的是诗文,字少也可意丰,简练的成语、格言等,更容易打动人心,从而给人强烈的印象,使之不经意间就记住了。少儿精、少儿优,将不断引领潮流。

  3、悬挂方便。现在,大众居住的房子,大多层距不高,不适合悬挂多字的作品,三尺的,装裱起来,都显得长。而少字书,更适合居家悬挂,在房间可起到锦上添花、画龙点睛的作用。

  至于竞赛展览,舘敞墙高,视野开阔,书家自可发挥,则当别论。

  小跋:徐向中会长支持、参与“少字书”的研讨,前些日子作文、写诗、书写,不仅题写了“少字书,大学问”,而且五首诗以不同书体写出。

  今又写作了“少字书之我见”的重要文章,昭示少字书的璀璨明天!

  徐向中会长不仅是著名诗人,而且是师出名门的书家。

  徐向中先生现为徐州市诗词协会常务副会长,楹联家协会副会长,江苏省诗词协会常务理事,《彭城诗派》主编,其诗词佳作闻名遐迩。徐会长年轻时写过颜,柳,大学时与同窗好友侯学书多次赴山东求教朱复戡大师。后来,徐会长写过三首诗,纪念朱复戡大师。

——杨世明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