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5日,晨光熹微,一辆满载着徐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老党员的大巴车,宛如一条承载着使命与热忱的钢铁巨龙,缓缓驶离市区,向着睢宁县进发。此次睢宁之行,既是对地方发展脉搏的一次精准触摸,更是老党员们以银发之姿,续写为党和人民事业奉献新篇章的庄严启程。
大巴车一路风驰电掣,沿途的田园风光如灵动的诗篇,在车窗外徐徐展开。当驶入睢宁大地,万亩优质水果园瞬间映入眼帘,桃、梨、苹果等青果宛如翡翠般挂满枝头,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向老党员们诉说着丰收的希望;路边的野草野花肆意绽放,红的似火、粉的如霞、白的像雪,争奇斗艳,空气中弥漫着阵阵芬芳,让老党员们的心情也随之愉悦起来。
睢宁,这座历史与现代交织的城市,宛如一部厚重的史书,每一页都写满了故事。它是古下邳的所在地,“一部三国史、半部下邳城”“两汉看徐州、三国看下邳”的美誉,让这座城市承载着千年的文化底蕴。境内交通网络纵横交错,宁宿徐高速公路如一条巨龙横贯东西,与连霍高速、京福高速紧密相连,为区域经济的腾飞插上了翅膀。城乡面貌焕然一新,高楼大厦鳞次栉比,街道宽敞整洁,处处彰显着现代化的气息。
睢宁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张健热情地接待了老党员们,并详细介绍了当地的规划与发展情况。中心城区城镇开发边界面积达92.3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超30平方公里,城区绿化覆盖率高达45.5%,这一串串数字背后,是睢宁在城市建设与生态保护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产业布局更是亮点纷呈,“2
+
3”产业集群如璀璨的星辰,照亮了睢宁的发展之路。高端纺织服饰、电商家居两大优势产业集群蓬勃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强劲引擎;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三个新型特色集群也在有序推进,展现出无限的发展潜力。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中,睢宁更是成绩斐然,8个村获评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官路社区、高党社区、鲤鱼山庄分别入选全国“十大最美乡村”、全国“美丽乡村示范村”、国家森林村,这些荣誉如同璀璨的勋章,见证了睢宁人民的辛勤付出和辉煌成就。


老党员们听着介绍,眼中闪烁着激动的光芒,他们深刻感受到了国家发展的强劲脉搏,也看到了基层干部群众团结一心、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貌。面对优美的乡村风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干群齐心协力谋发展的昂扬斗志,老党员们的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仿佛回到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一种再为社会添砖加瓦、奉献余热的冲动在心中油然而生。
第一站,老党员们来到了王集镇鲤鱼山庄。一下车,大家就被眼前的美景所震撼。导游自豪地介绍,鲤鱼山庄是国家级森林村庄、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村庄,也是江苏省的水美乡村。山庄内,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道路宽敞平坦,房屋错落有致,人居环境优越,宛如世外桃源一般。依托当地原有的种植传统,山庄实施土地流转,布局梨园、桃园、杏园、百果园等4000余亩土地,通过构建“支部
+ 公司 + 合作社”的创新模式,发展壮大果品优势特色产业,让林果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同时,遵循“田园社区 +
文创农旅”的产业发展理念,成立村级文旅公司,充分利用山、水、林、田等自然资源,打造“春花、夏水、秋果、冬泉”四季景观和农时节气活动品牌,做活三产文旅。如今,全村通过集体农场务工、文旅公司打工等形式,累计带动群众就业500余人,人均年收入增至2万元,实现了产业发展与农民增收的良性互动。老党员们漫步在山庄中,看着村民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纷纷竖起大拇指,对鲤鱼山庄的发展模式和取得的成就给予高度评价。

离开鲤鱼山庄,老党员们又驱车前往房湾湿地公园。途中,老党员卢建国望着路边崭新的农家小院,陷入了深深的回忆:“大家看那个村,就是我曾经下放的地方,变化真是翻天覆地啊!当年这里是盐碱滩,有句民谣说‘春天盐碱茫茫,秋天雨水汪连汪,种一葫芦收半瓢,苦难日子实难熬’,看看现在,高楼林立,道路宽敞,村民生活富足,就像做梦一样!”踏入房山和白塘河湿地公园,仿佛置身于一个生态的王国。园区内水面和湿地面积达几千亩,水岸线空间与水体有机融合,尽显自然之美。各类乔木、灌木、地被、水生植物错落有致,点缀着景观小品、建筑物及构筑物,构成了一幅和谐美丽的生态画卷。这里有各类植被63科、169种,其中野大豆、野菱等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野生动物100多种,包括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鸬鹚、天鹅、灰鹤等,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栖息地。老党员们沿着湿地步道缓缓前行,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欣赏着美丽的风景,感受着大自然的神奇与魅力。
夕阳西下,老党员们带着满满的收获和感慨踏上了归途。这次特殊的党日活动,让他们深刻感受到了国家发展的巨大成就,也更加坚定了他们爱党爱国的坚强意志。他们深知,虽然自己已步入银发之年,但初心如磐,使命在肩。他们愿以银发之躯,勇担时代使命,发挥余热,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让夕阳之光更加光彩夺目,续写为党和人民事业奉献的新篇章。


孙培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