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燕子楼的爱情故事

作者:江苏师范大学徐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王乔


  在唐代,徐州古城墙的西南角上,耸立着一座形同飞燕的玲珑古雅的阁楼,曰“燕子楼”。

  当年,唐朝名臣张建封的儿子、文武双状元、洛阳才子张愔在徐州任刺史。在“虞姬歌班”结识了才貌出众,十七岁的歌伎关盼盼。她美过西施,心灵手巧,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样样精通。

  他们俩人一见钟情。一天,两人下棋,对诗后,张愔把打算将她赎出去,结为夫妻的想法,告诉了关盼盼。她想,自己本是徐州乡下人,父母双亡,十二岁被人贩子倒卖到“虞姬歌班”。吃尽苦头,受尽凌辱,日夜盼望好心人,救自己出火坑。听张愔一席话,百感交集。但她转念一想:“张愔乃当朝名臣之后,文武双状元,徐州刺史,而自己身世卑微,怎么能配得上人家呢?”她左思右虑说:“张大人,我实不相配!”

  张愔“娶意己决”。第二天,花重金赎出关盼盼,用花轿接她回府。当天,张灯结彩,烧香磕头,拜了天地。从此,两人在一起恩恩爱爱,和和美美过日子。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转眼两个年头过去了。突然,皇上下达圣旨:西戎犯关,前线告急,命张愔挂帅出征。

  张愔领旨,向关盼盼告别:“夫人,西戎进犯,边关告急,皇上命我出征,望你多多保重!待我安宁边关,急马归还。”

  关盼盼送张愔到徐州城西门外,目送扬尘而去。关盼盼急忙站在城墙上,向西瞭望,一直目送直到再也看不到,方才回家。

  张愔走后,关盼盼朝思暮想,茶水不思,天天到西南城楼上向西瞭望,盼望张愔早日归还。天天往返,实在走不动了,就差人在西南城墙上盖了一座门朝西开的阁楼,住在这里,向西张望,望眼欲穿,盼望张愔早日凯旋。

  第二年春天,一对燕子在房梁上做了窝,成双成对,欢声笑语地飞来飞去,亲亲热热,在温暖的爱巢里孵育着小燕子,睹物思人,关盼盼更加思念张愔。她常常以燕子为题,以诗表达对张愔的思念。这样,一等就是十年,诗也写了三百多首。

  第十年初春的傍晚,梁上的一对燕子,突然少了一只。余下的一只,焦急地叫个不停,飞来飞去。到了晚上,这只孤燕,不吃不喝,两眼盯着门外,急切地叫个不停,这样一连十天。一天,一阵风来,燕子突然掉落关盼盼怀中而亡。关盼盼睹燕思己,心中感到无限的凄凉:她回想起这么多年自己的悲惨遭遇,张愔重金赎关盼盼后,他的夫人便极为不满,张愔走后,夫人便处处刁难关盼盼,在花销上逐日克扣。这些关盼盼倒能忍受,但张愔走后5个月后,夫人发现她怀孕了,便醋意大发,买通丫鬟,暗中下了堕胎药,致使关盼盼流产。张夫人闯下大祸,便以侍候年迈的婆婆为由,回了张愔老家洛阳。关盼盼的生活更加凄苦不堪。时有富家子弟前来骚扰,关盼盼闭门谢客,从此足不出户。她实在难按对张愔的思念之情,便给张愔写了一封信,把张夫人告了一状:“妾有一事,如鲠在喉,不吐不快。最难忘君离别之夜,赐妾精华,一泻千里,翻江倒海,使妾身怀六甲,不禁喜泪滂沱。然夫人不能容我,百般刁难,万般虐待,竞暗下堕胎之药,将你我阴阳之结晶,一瞬间化为乌有!呜呼!妾之无能,愧对郎君,恨不能撞死,但又难舍君之深情,妾只有苟且偷生……”她对燕子说:“燕子,燕子,你是公还是母?你小小生灵,也懂思念情,也知失偶苦?”关盼盼眼含泪花,用块红布把燕子包起来,挖好坑,撒上花瓣,葬在了一棵梅花树下。

  燕子葬后第三天,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来到徐州姥姥家探亲。她从小在姥姥家读书,长大,直到二十多岁才离开徐州,到外地做官。

  白居易不仅是一位著名的诗人,当年还官居正五品,任中书舍人,掌诏令、侍从、宣旨、慰劳等事宜。公元806年他来徐州时,张愔曾设宴招待。席间,张愔唤出关盼盼献歌献舞,她怀抱琵琶,唱的是白居易的一首词《长相思》:“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关盼盼将词意柔情,表达得淋漓尽致,白居易非常感动。接下来,关盼盼又表演了《霓裳羽衣舞》,飘然若仙。白居易当场赠诗一首。“风拔金钿砌,檀槽后带垂;醉娇无气力,风袅牡丹枝。”但自此之后,白居易与张愔、关盼盼就失去了联系。来到徐州听他人说他的好友张愔的妻子关盼盼,在城墙上盖楼,住在里面苦等张愔,已整整十年。他被关盼盼忠贞的爱情故事,深深感动不已。

  白居易心想我要把张愔阵亡的消息告诉关盼盼:据官报,张愔智勇双全,到了边关,一仗便把西戎之兵打得落花流水。但在追杀败兵时,被暗箭所伤不治身亡。部下遵旨,把他的遗体送回洛阳厚葬。因为没时间交代后事,无人知道他在徐州还有妻室。我要让她断了苦等张愔归来的念头,也好另选夫婿,找个好人家嫁了。

  白居易便坐着绿呢大轿,来到关盼盼楼门前,高声叫门。Y环急忙去回报关盼盼。关盼盼对丫鬟说:“不是早有规矩吗?凡是男客一个不会,请他们打道回府吧!”

  Y环从门缝里对白居易说了关盼盼不会男客,请多加原谅。无奈,他只好回姥姥家。

  他提笔写了一首诗,给关盼盼送去。这首诗是:“客从洛阳近日来,愔兄早已坟中埋。盼夫之举实可赞,来日还望另安排。”关盼盼听到张愔死讯,顿时昏死过去。经抢救清醒后,便把自己十年来创作的300多首诗词,名唤《燕子楼诗集》捧与白居易过目。白居易阅过,感慨万分。既同情关盼盼的遭遇,又钦佩她对爱情的忠贞,现场作诗三首,赠予关盼盼。其中一首为:“满床明月满帘霜,被冷灯残拂卧床。燕子楼中霜月夜,秋来只为一人长。”

  关盼盼看到白居易的诗,心中凄凉万分,也步白居易的诗韵写了首诗:“夫君早已赴泉台,妾身空等十一载。燕子能同归,人儿岂能独徘徊?”

  写完诗后,她不吃也不喝。十天后,绝食而亡。公元816年,关盼盼时年28岁。

  白居易听说关盼盼绝食而亡,责怪自己不该把张愔的死讯告诉她。到了关盼盼家,他全力帮助料理她的后事。

  白居易提笔写下了“燕子楼”三个大字。从此,燕子楼成了关盼盼与张愔爱情千古佳话故事的栖息地,成了徐州的一处名胜古迹。千百年来,历年都有名人骚客到这里凭吊、游玩,歌颂“燕子楼”的诗词,数不胜数。

  1953年3月25日,毛泽东主席来徐州视察工作与徐州地方党政负责人谈话时,问道:“徐州有个燕子楼,你们去过吗?”回答说,没有。接着,毛主席讲起了燕子楼的故事:白居易《燕子楼三首并序》中叙述了这段故事。

  关盼盼死后,葬在燕子楼旁。传说,夜间常会听到关盼盼凄惨的哭声,故长期无人敢住。唐昭宗景福二年(公元893年),朱全忠攻打徐州城。徐州行营兵马都统官时溥,奋起反击,不幸战败。时溥夫妻不愿落到叛军之手,双双在燕子楼自焚。

  北宋徐州太守苏轼,夜宿燕子楼,梦到关盼盼,醒来作词《永遇乐.明月如霜》:“(彭城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凉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被元军俘虏后,押解其去京途中,在徐州停留数日,凭吊了燕子楼。作诗一首:“自别张公子,婵娟不下楼。遂令楼上燕,百岁称风流。我游彭城门,来吊楚王阙。问楼在何处,城东草如雪。蛾眉代不乏,埋没安足论。因何张家妾,各与山川存。自古皆有死,忠义长不没。但传美人心,不说美人色。”元代陈孚《燕子楼》一词也表达了一种凄婉之情:“长相思,久别离,东风不暖残燕支。乳鸦困,柔鸾悲,樱桃泫红腻,蘼芙凋绿滋。牙床琥珀枕,梦君君不知。”

  现在,“燕子楼”三个大字石碑,是明代秣陵解元所写。由徐州市博物馆移来,立在这里。1987年,燕子楼被列为徐州市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云龙公园,更名为燕子楼公园。

  唐代的燕子楼在徐州城的北边靠近官署,后毁于大火,我们官民屡屡重建燕子楼。明初,燕子楼重建于彭城西南角。明代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又迁至城西北角。清光绪九年(公元1883年),徐州知州曾广照。在城西南角城墙上,重建了一座燕子楼。以后屡毁屡建,最后仍建在城西南角(现在燕子楼小学旧址)。

  1938年5月19日,日军占领徐州,日伪将炸塌的燕子楼全部拆除。1985年,燕子楼开始重建于云龙公园知春岛上。楼为双层,飞檐远伸,三面临水。楼下有画廊,廓中有石刻画,描绘关盼盼为白居易歌舞等场景。楼前有一池清水,池边立着关盼盼全身汉白玉塑像,身穿长裙,头顶荷花。她体态丰满,是唐代美人的典型形象。

  “燕子楼”凄美的燕子楼爱情文化远播到日本、韩国等东亚地区。在燕子楼旁有块卧石碑,上刻日本友好人士、书法家冈崎嘉平太书写的日本大诗人大江千里的诗句:“仰望明月辉,遗物种种依然在,令人不胜悲。顾影唯有我一身,秋来夜冷守空闺。”据中日历史文化考证,早在唐代白居易生前,由日本国遣唐史将他的诗词就流传到了日本并在日本出版了《白氏文集》,日本人那波道园,为该诗词集作序。在贞亲王举办的诗词会上,日本古代著名诗人大江千里,拟白居易《燕子楼》诗,写下了咏秋月的和诗歌两首。白居易赠给关盼盼的三首诗还收入了日本学生教材。当1986年举行燕子楼落成仪式时,日本国徐州会派来代表,表示祝贺。同时,韩国也建有燕子楼。

  徐州燕子楼爱情文化源远流长,对于传播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历经千年的燕子楼,屡毁屡建,也说明了徐州人民对燕子楼和关盼盼凄美地爱情故事的深厚人文情结。

  张仲素、白居易燕子楼唱和诗

  张仲素(769年至819年),字绘之,河间人。唐贞元进士,宪宗时为翰林学士,官至中书舍人。《全唐诗》存其诗39首。

  白居易(772年至846年),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其先祖太原人,后迁下邽(今陕西渭南县),贞元进士。历任翰林学士左拾遗、江州司马、杭州刺史和苏灯刺史,后官至刑部尚书。有《白氏长庆集》。

  关于燕子楼及关盼盼的故事,见于白居易诗的小序:“徐州故张尚书有爱妓关盼盼,善歌舞,雅多风态。余为校书郎时,游徐泗间,张尚书宴余,酒酣,出盼盼以佐欢,欢甚。余因赠诗云:醉娇胜不得,风袅牡丹花。一欢而去,尔后绝不相闻,迨兹仅一纪矣。昨日,司勋员外郎张仲素绘之访余,因吟新诗,有《燕子楼》三首,词甚婉丽,诘其由,为盼盼作也。绘之从事武宁军累年,颇知盼盼始末,云:尚书既殁,归葬东洛,而彭城有张氏旧第,第中有小楼名燕子。盼盼念旧爱而不嫁,居是楼十余年,幽幽块然,于今尚在。余爱给之新咏,感彭城旧游,因同其题,作三绝句。”

  小序中提到的故张尚书,名愔,是名臣张建封之子,曾任武宁军节度使,检校工部尚书,最后又征为兵部尚书,没有到位就去世了。

  张仲素咏燕子楼三首

  1、

  楼上残灯伴晓霜,

  独眠人起合欢床。

  相思一夜情多少,

  地角天涯未是长。

  2、

  北邙松柏锁愁烟,

  燕子楼中思悄然。

  自埋剑履歌尘散,

  红袖香消十一年。

  3、

  适看鸿雁洛阳回,

  又睹玄禽逼社来。

  瑶瑟玉箫无意绪,

  任从蛛网任从灰。

  白居易和诗三首

  1、

  满床明月满帘露,

  被冷灯残拂卧床。

  燕子楼中霜月夜,

  秋来是为一人长。

  2、

  细晕罗衫色似烟,

  几回欲著即潸然。

  自从不舞霓裳曲,

  叠在空箱十一年。

  3、

  今春有客洛阳回,

  曾到尚书墓上来。

  见说白杨堪作柱,

  争教红粉不成灰。

  迨贞元十年(公元794年),张病逝,归葬洛阳。遗盼盼独居徐州城西北隅一小楼,楼多燕子,故名燕子楼。

  关盼盼守贞凡十一年不下楼,雇一老妪伴居,虽三尺童子亦不准登楼,寂寞时以诗文自娱。白居易闻之,赠诗示以应为尚书“尽节”,以全其美。诗云:

  (其一):

  黄金不惜买娥眉,

  拣得如花三两枝。

  歌舞教成心力瘁,

  一朝魂去不相随!

  (对盼盼不能以身殉节为遗憾)

  越二年,白又赠关盼盼诗一首,诗曰:

  今春有客洛阳回,

  曾到尚书墓上来。

  见说白杨堪作柱,

  争教红粉不成灰!

  (众人争相谴责关盼盼不以身殉夫)

  关盼盼步原韵答之,诗曰:(其一)

  独居空床敛恨眉,

  恍如春去牡丹枝。

  舍人不会人深意,

  讶道泉石不去随!

  (谓时人不了解我的苦心,尚书是个伟大的人物,我不配为他尽节!只有以守贞报之耳!)(其二)

  适看鸿雁岳阳回,

  又睹元禽逼社来。

  瑶瑟玉箫无意练,

  任从珠网任从灰!

  关盼盼与当代名流唱和诗歌三百余首,诗意高雅,情感真挚,词语精湛,格律工稳。后因愁病交加,拒绝治疗坚持绝食而亡,时人多痛惜之。诗人咏叹,代不乏人。苏轼词“永遇乐”《夜宿燕子楼.梦关盼盼》,关天祥诗,胡俨诗,薛瑄诗等。晚唐以来,宋、元、清、民国,歌诵燕子楼——关盼盼的诗章,美不胜收。

  (其三),关盼盼诗:

  楼上残灯伴晓霜,

  独眠人起合欢床。

  相思一夜情多少?

  地角天涯未是长。

  白居易步关盼盼诗原韵答之,诗曰:

  满窗明月满廉霜,

  被冷灯残拂卧床。

  燕子楼中霜月夜,

  秋来只为一人长。

  关盼盼诗又一首:

  北邙松柏销愁烟,

  燕子楼中思俏然!

  自埋剑履歌尘绝,

  红袖香消十一年!

  白居易又步关盼盼诗原韵答之,诗曰:

  钿晕罗衫色似烟,

  几回欲看泪潸然!

  自从不舞霓裳曲,

  叠在空箱十一年!

  徐州市燕子楼关盼盼凄美的爱情故事,具有重要的现实教育意义:

  一、故事展示了忠诚与坚守的价值。关盼盼在丈夫去世后,选择独居燕子楼,坚守贞节。是那个时代,对爱情的忠诚和对承诺的坚守,是传统美德的一种体现。

  二、故事反映了女性在历史文化发展中的地位。她是一位才艺出众的女子,在历史文化中留下了自己的文化印记。

  三、故事具有现实的警示教育作用。面对社会舆论和道德压力,应乐观面对,尊重每个人生活道路选择的权利。

  四、故事展示了文学和艺术的历史穿透的力量。她的故事被白居易等历史文化文人记录下来,成为文学创作的重要来源、素材。通过文学和艺术的重现,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反思历史,从中汲取生活智慧和成长的力量。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