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常香玉.豫剧六大名旦之一

  马培童绘,河南豫剧六大名旦之一,常香玉。

  常香玉(1923年9月15日-2004年6月1日),原名张妙玲,出生于河南省巩县(今巩义市),是中国豫剧界的泰斗级人物,被誉为“豫剧皇后”和“人民艺术家”。她的一生贯穿了豫剧艺术的革新、爱国奉献的壮举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1. 艺术生涯与流派创立

  早年学艺: 9岁随父亲学豫西调,10岁登台,13岁因主演《泗州城》成名,后融合豫西调、祥符调等流派形成独特的“常派”艺术,以字正腔圆、声情并茂的唱腔风格著称。

  代表作: 《花木兰》《拷红》《断桥》《大祭桩》《红灯记》等剧目成为经典,其中《花木兰》的“刘大哥讲话理太偏”唱段传遍全国。

  艺术成就: 担任河南豫剧院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等职,获“亚洲最佳艺人终身成就艺术奖”等荣誉,被国务院追授“人民艺术家”称号。

  2. 爱国事迹

  抗日救亡: 1937年成立中州戏曲研究社,编演《打土地》揭露日军暴行;抗战期间辗转西北演出,获“爱国艺人”赞誉。

  捐献战斗机: 1951年为支援抗美援朝,率香玉剧社半年巡演180场,捐献“香玉剧社号”战斗机(价值旧币15亿元),并赴朝鲜前线慰问演出。

  基层服务: 坚持“三三三制”(农村、工矿、部队各三个月)演出,践行“戏比天大”的信念。

  3. 传承与 legacy

  人才培养: 1948年创办香玉剧社(后为香玉剧校),1987年自筹资金设立“香玉杯艺术奖”,晚年仍收徒授艺。


  社会影响: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多届)推动戏曲发展,其爱国精神与艺术理念被列入党史教育案例。

  逝世与纪念: 2004年病逝后,巩义市建有常香玉纪念馆,其事迹被改编为戏曲电影《常香玉》。

  总结:常香玉从贫寒童伶成长为艺术大师,以“戏比天大”的执着将个人命运与国家需求紧密结合,既是豫剧现代化的奠基者,也是德艺双馨的典范。她的艺术与人格魅力至今影响深远,堪称中国传统文化的守护者。

  马培童

  中国焦墨焦彩非遗传承人

  中国焦墨彭城刻石皴创始人

  中国焦墨新岩画创始人

  中国彭城焦墨新汉画创始人

  中国焦墨彭城汉画之乡创始人

  “焦墨画四杰”

  1、程邃·明未清初焦墨先驱,以枯笔渴墨技法著称,代表文人画与焦墨的结合。

  2、黄宾虹:提出“干裂秋风,润含春雨”理论,将焦墨技法系统化纳入“五笔七墨”体系,奠定现代焦墨艺术基础。

  3、张仃:20世纪推动焦墨写生创作,使其进入中国画主流舞台,代表作如《焦墨山水》系列。

  4、马培童,在焦墨画技法上创新,发明了(彭城刻石皴)技法。又开壁了彭城焦墨新汉画的创新之路。是彭城画派的新领军人物。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