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第四中学位于市中心的青年路,南望云龙山、云龙湖,毗邻回龙窝、户部山文化街区。学校始建于1908年,最初名为“要理学堂”,1936年更名为“昕昕中学”,1951年正式命名为 “徐州市第四中学”,已有116年的辉煌历史。在2001年,徐州市第四中学和第六中学合并成为徐州高级中学,已经走过了22年的历程。2023年6月,按照徐州市委批复,徐州市第四中学恢复建制,成为独立办学的初中学校。消失了22年的“徐州四中”重新站立在教育舞台。
目前学校有24个教学班,学生千余人,教职工98人。其中中小学高级教师25人,中小学一级教师58人。全国优秀团干部1人,江苏省教学名师1人,徐州市带头优师2人,徐州市青年骨干教师3人,徐州市青年良师4人,多位教师参加过中考命题工作。

徐州市委市政府、徐州市教育局对徐州市第四中学的发展高度重视,提出要把四中打造成为“主城区名校”的战略目标。为确保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徐州市教育局将徐州市第四中学设置为唯一一所“徐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改革基地校”。徐州市教科院将从“实施高端引领、建设高端资源、开展高效指导、培养优秀学子等方面”,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助力,全面提升学校的办学品质、教育教学质量和社会声誉,将徐州四中打造成为人民满意的百年名校。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对于这样一所有着深厚文化底蕴和辉煌办学成果的百年老校,如何把握历史机遇,凝心聚力再出发,实现传承、复兴与超越,“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建一流高质量名校”,重塑百年学堂之辉煌,成为全校师生共同思考并实践的问题。学校领导班子与全校师生群策群力,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办学方略和治学策略,经历了短短的一个学年,师生面貌和校园环境焕然一新,教育教学成绩显著提升。
立“无息”之志,加强精细管理

养习惯,强基础,用“至诚”之心深耕教学
学校始终将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和语数外三大基础学科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这些习惯和能力是学生走向成功不可或缺的基石。
一是通过书写能力的培养架设清晰表达的桥梁。文字书写不仅是学习的基础,更是清晰表达思想的桥梁。学校通过课堂教学、午间练习和家庭作业等日常活动,持续强化学生的文字书写技能。

二是通过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达到思维与计算的和谐。数学不仅乐趣无穷,而且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对个人成长至关重要。学校每日安排15分钟的数学计算训练,旨在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和正确率,同时培养稳定的学习习惯和自律性,进而提升自我管理能力。
三是通过数学竞赛的活动点燃学习的热情。通过数学竞赛,学校不仅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还提升了他们的计算能力和严谨的学习态度。这样的活动让学生在探索数学的奥秘中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进一步点燃了他们对数学的热爱。

四是通过英语词汇的积累构建语言的坚实基础。词汇是英语学习的基石。学校定期举办英语单词竞赛,不仅贯彻了初中英语新课标的理念,还提升了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这种做法激发了学生对单词学习的热情,使他们在英语学习中更加有目标和主动,科学地掌握语言知识。

五是通过早读习惯的培养开启智慧的晨曦。学校倡导学生在清晨自主阅读,并在7:15至7:30进行站立早读,以此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为一天的学习生活注入活力和智慧。
耕教研,求真知,用"至诚"之志育四中名师
教科研是推动教学质量提升的内在动力。学校坚持“科研强校、科研强校”的理念,把教育科研作为工作重点常抓不懈。
一是重视学科团队建设。以制度为保障,提供科研环境,营造科研氛围。以学科组长为引领,备课组长和骨干教师带头,发挥团队力量,将教师们的实践经验融合、转化为集体的教育智慧。
二是深化科研课题研究。坚持问题导向,把教育科研的重心降下来,为教师专业发展、教学质量提升服务,小切口、真研究、重实效。营造出“学校有规划、学科有课题,人人有任务”的全员教研氛围,并在校内课题的基础上,逐渐孵化出市级、省级课题。
三是取得显著教研成效。目前,学校拥有一个省数学课程基地、一个省STEM样本校基地、三个省规划课题完成结题、两个市级规划课题完成结题。2位教师获国家级优质课一等奖、3位老师获市评优课一等奖,2位老师获省基本功大赛二等奖,1位老师获得市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一等奖。

刘宁老师获全国初中青年数学教师优质课一等奖

刘美圻老师获全国中学思政课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

江苏省初中数学实验课程基地

江苏省STEM样本校基地
为拓宽教师视野,学校先后组织骨干教师赴南通海安市海陵中学、海门区能仁中学参观,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和教科研理念。与铜山区娇山湖中学、泉山经济开发区实验学校 、徐州市第十三中学、青年路小学教育集团开展了“同课异构”,在教科研互动中,和兄弟学校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组织骨干教师赴海安市海陵中学参观学习

组织骨干教师赴海门区能仁中学参观学习

与铜山区娇山湖中学开展“同课异构”活动

与泉山经济开发区实验学校 、徐州市第十三中学开展“同课异构”活动

与青年路小学教育集团开展小初衔接跨学段“同课异构”活动
常陪伴,促发展,用“至诚”之爱温暖学生
在日常教学中,学校强调师生互动。走进徐州市第四中学的教室,我们会发现每个教室后面都设有办公区,班主任和各科老师“进班批改作业”,教师可以第一时间掌握学生学习、作业情况,沟通解决问题,与学生建立紧密的联系。学校的师生关系融洽,“个别辅导、扎根班级”已经成为教学“新常态”。

学校高度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让每一个学生掌握一项运动与求生技能,培养学生勇敢拼搏的意志品质。
为了落实“双减”政策,丰富校园生活,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今年以来,徐州市第四中学设立游泳课程基地,开设游泳特色课程,要求全校每一位学生都能掌握游泳技能。

承“立诚”理念,把握时代脉搏
学校深挖老四中传承百年的“修德立诚”的教育理念,把握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确立了“立诚”的核心教育理念,明确了“博厚其学、高明其志”的育人目标,制定了“文化铸魂、品牌引领、课程突破、科研强效”的治校策略, 用“至诚无息”之光照亮孩子前行之路。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是家庭的希望,而中学阶段更是孩子们成长的关键时期。徐州四中以“至诚无息”为校训,既表达了我校以至诚之态,创不息之势的锐意进取的精神和作风,又彰显了我校经世济民、立德树人的宏愿。
